结合水处理的经验,关于污泥流失的问题。一般情况在废水处理处理中,污泥絮体细小是运行异常和原水的废水性质有关系,废水可生化性较差时,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相或者不可生化物质增多,难以形成较理想的菌胶团,所以污泥可以会较细小,当然也容易导致污泥流失,从而是污泥浓度减少。
1、要注意曝气不要过度,否则污泥形成不了絮体就容易流出去。(保证溶解氧的同时,控制曝气强度,或者改变曝气方式)
2、污泥浓度过分提高,进水有机物跟不上,自然会老化流失。(控制污泥浓度,加大排泥)
3、长期没有排泥,无机颗粒会流出。(周期性排泥,保持污泥的活性,减少无机相含量)
4、进水缺少氮磷,导致污泥形成缺陷而流出。(补充氮磷,适当的增大回流比)
5、培菌初期也会出现污泥流出,这个是正常的,特别是接种污泥时。(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可以适当减小接种浓度)
6、污泥中毒,导致污泥解絮。(找出中毒原因,及时排除,补充营养让活性污泥度过难关,但是量不能增大,不然会使出水不达标)
7、废水的可生化性差,无机相或者是不可生化物质浓度高等。(适当控制浓度,或者补充碳源)
综上述,在废水处理中如何及时准确的监测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以及应急预案,根据这些方案如何合理的有力执行,让反映出来的数据及时的过渡延伸到具体实施方案,是值得我们每个污水处理人思考的。